close

關於桃花源,雖說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世界,但是當我們看到文中寫道「忽逢桃花林,夾岸數百部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」。其實我們也要有所警惕。何謂中無雜樹?我與同學講述了赫胥黎「美麗新世界」一文中,對烏托邦的反思。真的一切都如我所想要,一切皆在秩序中就是好嗎?神的創造給了人自由意志,自由意志讓人可以自由選擇,在不同的選擇中,世界出現了多樣性。而多樣性當中,便會有讓我們不喜歡的人和事物,世界就會變成不一定都是美麗的櫻花,而會有所謂的雜樹。但是在轉念想想,櫻花就一定都是美好的嗎?我們從審美的角度的確美好,但是對於花粉過敏的人或許就不盡然,桃花源就一定是仙境了嗎?因此,烏托邦,桃花源雖是我們內心嚮往的美好世界,如果缺少了自由意志,而單純只是我們自己所想要的美好,或許那就不是美好了。其實好與不好,很多時候是人們的界定,當人們用自己的眼光來看,以自己的心意尋求那自以為的美好,可能扼殺了更多其他人眼中的美好。所謂的秩序,變成了沒有變通,只是以自己的認知為秩序,就會變成獨裁,那就可怕了。神創造的多樣,我們對每個人意志的尊重,如同神對我們自由意志的尊重,那或許才是真正的美好,所以神看他所造的,每樣都是美好。

陶淵明很聰明地讓找到桃花源的主角是漁(愚)夫。我們讀到文中的最後一段,當桃花源中的人對漁夫說,他們的地方不足為外人道,漁夫卻於所行處,處處誌之,並且立刻告訴官員,帶人去尋。這就是漁夫的愚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,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,那就是我們心中的桃花源,中無雜樹,因為都是自己喜愛的。但是若要將這桃花源變成普世價值,那就是災難。所以桃花源是我們心中的嚮往,不該要別人也跟著照做。而那處處誌之的刻意,更標明了,當一切出自刻意,那麼所謂的美好與幸福會很難得其門而入。例如你期待很大的生日會,想要一切完美,刻意做了許多準備,但是很可能就是這些刻意和期待,反而使生日會失真,並因不如預期感到失望。外在的尋求總是短暫且膚淺的,美好的東西在於內心的體會。而內心的體會在於每個時刻我們所面對的東西,讓我們有所感。所以我們無須處處標記,處處靠外在的東西來尋找美好,而是須向文章的開頭,在不經意間,努力於自己該做的事當中,因著心靈而見到那個隱密的美好。

桃花源是篇很好的文章,不僅文字生動自然,讓我們閱讀時腦中立刻生出景象,但是細讀後,卻有更多讓我們體悟的人生道理,很希望同學有空能多讀幾回,細細品嘗,必能有所領悟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三女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