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2018下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世說新語說的通俗一些,有點兒類似現今的八卦雜誌,是魏晉南北朝時期「筆記小說」的代表作,內容大多記載東漢至東晉間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風貌和軼文趣事,由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食客共同編撰。


黃三女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桃花源,雖說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世界,但是當我們看到文中寫道「忽逢桃花林,夾岸數百部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」。其實我們也要有所警惕。何謂中無雜樹?我與同學講述了赫胥黎「美麗新世界」一文中,對烏托邦的反思。真的一切都如我所想要,一切皆在秩序中就是好嗎?神的創造給了人自由意志,自由意志讓人可以自由選擇,在不同的選擇中,世界出現了多樣性。而多樣性當中,便會有讓我們不喜歡的人和事物,世界就會變成不一定都是美麗的櫻花,而會有所謂的雜樹。但是在轉念想想,櫻花就一定都是美好的嗎?我們從審美的角度的確美好,但是對於花粉過敏的人或許就不盡然,桃花源就一定是仙境了嗎?因此,烏托邦,桃花源雖是我們內心嚮往的美好世界,如果缺少了自由意志,而單純只是我們自己所想要的美好,或許那就不是美好了。其實好與不好,很多時候是人們的界定,當人們用自己的眼光來看,以自己的心意尋求那自以為的美好,可能扼殺了更多其他人眼中的美好。所謂的秩序,變成了沒有變通,只是以自己的認知為秩序,就會變成獨裁,那就可怕了。神創造的多樣,我們對每個人意志的尊重,如同神對我們自由意志的尊重,那或許才是真正的美好,所以神看他所造的,每樣都是美好。

陶淵明很聰明地讓找到桃花源的主角是漁(愚)夫。我們讀到文中的最後一段,當桃花源中的人對漁夫說,他們的地方不足為外人道,漁夫卻於所行處,處處誌之,並且立刻告訴官員,帶人去尋。這就是漁夫的愚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,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,那就是我們心中的桃花源,中無雜樹,因為都是自己喜愛的。但是若要將這桃花源變成普世價值,那就是災難。所以桃花源是我們心中的嚮往,不該要別人也跟著照做。而那處處誌之的刻意,更標明了,當一切出自刻意,那麼所謂的美好與幸福會很難得其門而入。例如你期待很大的生日會,想要一切完美,刻意做了許多準備,但是很可能就是這些刻意和期待,反而使生日會失真,並因不如預期感到失望。外在的尋求總是短暫且膚淺的,美好的東西在於內心的體會。而內心的體會在於每個時刻我們所面對的東西,讓我們有所感。所以我們無須處處標記,處處靠外在的東西來尋找美好,而是須向文章的開頭,在不經意間,努力於自己該做的事當中,因著心靈而見到那個隱密的美好。

黃三女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上週六(九月八日),學校舉辦了演講比賽。這次的演講比賽,對於班上多為阿根廷出生的孩子,是有難度的。所以當我在比賽前幾個星期宣布演講比賽的日期,並希望同學報名時,沒有人願意參賽。其實老師也懂,明知山有虎,誰會願意偏向虎山行,去給老虎吃呢?!當中文並非母語與中文即是母語的人比賽中文演講,勝負在還沒比賽前就已決定。報名去台前出醜,誰會願意呢?但是紅花總需有綠葉的襯托,才會是一座美麗的花園啊,班上的同學是注定要當綠葉了。我真的是這樣想的。但是老師願意犧牲當綠葉,那是因為懂得紅花與綠葉同樣重要的道理,美的是那座紅綠相襯的花園。但若是同學心態上總認為奪目的紅花才是目標,老師又怎麼可以要求有這樣想法的同學去當綠葉呢?於是我提出了一個觀念,我們志在參加,就當作是對自己的操練,給自己一個站在台前的機會而已。這樣的觀念一出,同學似乎比較可以接受了(哪天我真的要好好與他們說說莊子的齊物論:世上萬物,不分好壞,高下與大小,人類以自己的標準去界定,標準一改,原本的好壞大小就會易位)。既然是操練,那麼每一位學生就都須有操練的機會,才算公平。於是班上同學,分為二組,一組參加演講比賽,另一組辯論比賽。考慮到辯論比賽的難度,我們先選出中文表達較流利的同學,參加辯論組,另外四位,便參加演講比賽。

       同學對於這樣的安排,終於沒有異議。比賽當天,出現了兩個小插曲,一是一位同學覺得自己準備不夠,中文不佳,變得焦慮而要放棄。其實看到她焦慮的情形,我知道勢必要放棄的。但是想到了分析心理學中的理論。當一個人在面對的困境時選擇放棄,便是逃避,而這種逃避極有可能會為其日後發展出一種行為模式,那就是遇到同樣困境時,仍會選擇逃避,因為那是最舒適的道路,雖然我們知道最舒適的道路,往往通向懸崖。要解決此種逃避心理的唯一方法,就是面對,一步步慢慢地面對。我一位同事曾經在地鐵中突發恐慌症,於是他急急地跳下地鐵,但是之後,他再也不敢坐地鐵。跑去找心理醫師,心理醫師給的解方就是面對,再去坐地鐵,就算恐慌症再犯,也要堅持,從沒人的時段開始練習起,先做一段,之後再來回,之後再選擇人潮較多的時段,慢慢訓練自己脫離地鐵與恐慌的連結,心理醫師告訴她,當初跳下地鐵的逃避,是他不敢搭地鐵的行為原因。我將這故事告訴了同學,鼓勵她一定要面對,就算不再全校面前演講,也要出來在班級上演講。於是他在百般無奈中,被我硬推上來,哭著、身軀顫動著,講不出一句話來。我抱著他,請他隨著我說一句,他說一句,從最簡單的開始。一開始,這位同學聲音說的細小,發音也不標準,但是全班同學真的很好,大家都鼓勵著他,於是她繼續慢慢地說,眼睛是閉起來的。我抱著他,可以感覺他身體不斷的顫動。但是慢慢的,我不用帶著她說了,他開始可以念稿,眼睛睜開了,聲調平穩了,抖動的身子也穩住了,慢慢的,將稿子唸完。我們都說他發自內心的演講,是世上最好的演講。大家都給他熱烈的掌聲。我也替他高興,或許,在眾人面前講中文,他仍會膽怯,但我相信,他已經往前走了一大步,下一次在課堂上演講,他一定不會再害怕得發抖了。另一小插曲則是另一位同學,他鼓起勇氣,正式參加了比賽,但是比賽當中,仍然因緊張而哭了出來,最後放棄。讓我覺得有點兒可惜,但是在那樣的場景,也不好叫他堅持。當然事後,我對他仍誇獎了一番。

黃三女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八月四日,開學第一天,我們上了第一課,新詩兩首。為了讓同學對紀弦所寫之短詩「雕刻家」有更深刻的認識,我們在課堂上看了三部小短片。第一部短片,從頭到尾所呈現的,就是一個人的容貌,但是我們看到在短短的時光流逝中,一個人的相貌如何的轉變,原本光滑的皮膚,漸漸出現了皺紋,那是歲月的刻痕。在好似沒有變化的情況下,其實變化在背後悄悄地進行,一旦你發現時,變化已經很大了。同學說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,時間感覺很短暫,但是卻又很漫長。第二部短片講的是一位英國軍人,在德國納粹期間,拯救了無數的孩子。到了老年,所有他拯救過的孩子,帶其子孫,一齊來為此英國軍人慶生。我們在此看到了一個人容貌的變化,但同時也看到了生命的成長,從簡單到豐富。在歲月的進程中,時間的確在我們的容貌上刻深了皺紋,但是在生命中,我們卻可以選擇讓我們的內在成長,結出果實。第三部短片,是為雕刻藝術家的訪談短片。藝術如同生命,我希望同學在看到雕刻的過程中,將歲月對於我們的琢磨一事,能更意象化。藝術品的雕刻,緩慢且需要細心和投入。我們的生命不正也是如此,一件藝術品的完成,是需要日以繼夜的雕工,鑿刀一刀一刀的處理。生命中的許多事,或失敗或失意或跌倒或困難,其實就像鑿刀一樣,慢慢的雕塑著我們,而這就是成長。所以痛苦是成長的常態,憂煩是成長的必須,他們都像是雕琢我們的鑿刀,慢慢將我們雕琢成一件美好的藝術品。於是我期許同學,讀完這首詩,了解了成長,日後面對困難和失敗時,就不要抱怨或逃避了。面對它,知道那是為雕刻自己而來,讓自己在其中成長,就可以相信,日後自己的生命會是豐富的,我們自己,這件藝術品,也將會是美麗的。

雕刻家   紀弦

黃三女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